新华社突尼斯拉斯杰迪尔口岸3月4日电(记者康新文)从利比亚西部撤离中国公民的行动已接近尾声。从2月23日启动西线名中国同胞经拉斯杰迪尔口岸进入突尼斯境内。记者深切感受到,之所以能创造迅速、有序、平安撤离的“中国奇迹”,除了党中央、格外的重视、国内外各部门一起努力之外,中国在当地各公司的党委一班人始终发挥坚强领导和堡垒作用,也对撤离工作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西线最早撤入突尼斯境内的,是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利比亚的施工队伍。作为西线撤离大军的开路先锋,他们经历了一次次意想不到的磨难和考验,但他们从容应对、积极化解,为后续人员撤离提供了宝贵经验。

  矮矮的身材、圆圆的面孔、憨憨的笑容,这是中南院利比亚住房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李勇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当坐下来交谈之后,记者很快发现他果敢、坚强、随和、智慧,是一条汉子,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公司的员工一直称他为“勇总”,一直像亲人一样惦记着他的安危。中南院的799名员工是2月24日凌晨进入突尼斯的,而李勇和其他36名员工则是26日夜里才跨过利突边界的。当记者请他介绍其中的故事时,他却“答非所问”地夸起他的员工,夸起公司党委一班人来。

  “利比亚局势16日发生动荡后,公司党委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在明白准确地提出制订应急预案和做好应变准备的同时,要求公司所属各部门确保员工的安全,确保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因为我们当时还立足于继续留在当地完成施工项目,”李勇的嗓子因连日劳累而有些沙哑。“但在20日公司遭到武装分子袭击后,公司党委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准备撤离利比亚,并连夜在公司围墙之外挖掘了一条宽、深各两米的壕沟,构筑了三道防护线,并把公司的所有员工及时撤到了防护线;中南院的项目工地位于距利比亚西部边界60多公里处的祖瓦尔,公司的873名员工分散在5个施工工地和1个管理基地。在利比亚局势急剧恶化后,公司党委先后6次召开紧急会议,逐渐完备和细化各项应急措施。当2月22日17时左右接到撤离通知后,公司再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在准确完成了人员和车辆统计的基础上,连夜对公司的28台大型施工车辆进行改装和加固,把在撤离过程中确保员工安全作为“死命令”下达到所属各部门。

  2月23日一大早,已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的党委一班人又逐一检查了车辆的加固情况,逐一落实每台车辆的搭乘人数和领队名单。9时40分,整个车队按照预先排定的顺序开始撤离。但由于撤离路上的两个城市分别被两股武装力量所控制,并在2月22日夜里发生激烈交火后设置了众多关卡,因此撤离车队不断更换路线;这时,边界地区的局势十分混乱,四周不时传来枪声。公司党委紧急磋商后当即决定,一方面继续与利比亚边防沟通和交涉,另一方面派人赶往利比亚首都办理相关手续。而此时的利比亚首都已处于混乱之中,很可能进得去,出不来。“生死关头,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倪德祥和综合部主管吉建福主动请缨,为了全体员工早日脱离险境,义无反顾地驱车赶往首都,而他们完全可能是有去无回呀!”谈到他的这两位勇敢的同事,李勇非常激动,眼眶里含着泪。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局势的不明和突如其来的加剧了人们心头的焦虑和不安,直到倪德祥和吉建福冒雨连夜赶回后,“大家空悬着的心才终于像石头落地一样踏实了”。没想到的是,当公司799名员工依次办完离境手续进入突尼斯境内后,公司另外33名员工却因“没有护照”而被拒绝离境。其实,他们的护照是因申办居留证交到了利比亚移民局。

  又在边界滞留了三天两夜之后,“勇总”才和这33名员工以及主动留下来陪伴他们的几个同事一起,于26日晚上进入突尼斯境内。至此,公司的836名中国同胞全部脱险,“勇总”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公司党委和他自己撤离前就立下的“绝不丢下一个人”的誓言。

  北京建工集团的总经理由爱众是位典型的山东大汉,黧黑的脸上透着刚毅和威严。据说,无论是对待实施工程质量还是职工管理,他都很严格和挑剔,俨然一个铁面无情的“黑脸包拯”。但记者在采访公司的员工时,他们却向记者讲述了由爱众和公司党委的许多“爱众”故事。公司的党委书记夏书仁则是个面孔白净的谦谦长者,从1969年参加工作后,基本上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北京建工集团在利比亚的一万套住房项目位于首都的黎波里东南50公里处,下属9个施工、管理、技术和后勤单位,共有2851名中国员工。他们是2月27日组织182辆各种交通工具分3个梯队从工地撤出,并于2月28日9时左右全部安全进入突尼斯的。“或许是我们浩浩荡荡的车队本身就具有一种威慑力量,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威胁,只是在到达边界后遇到了难民潮。为确保每个员工安全,我们有意推迟了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时间,”由爱众2月28日在边界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如是说。

  当记者隔天来到科萨酒店准备对他进行进一步采访时,由爱众和其他几位党委成员正在酒店院子里的椰枣树下开会,商讨在入住酒店后如何加强员工的管理、怎样组织员工分批搭乘包机回国等问题。

  和其他在利比亚的中国企业一样,北京建工集团从2月16日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之日起,就每天召开一次党委紧急会议,根据利比亚局势的一直在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集团的应急预案。依据集团的“大事记”,由爱众详细、准确地介绍了集团撤离行动的各个阶段:从2月16日到2月20日为第一阶段,从2月21日到2月25日为第二阶段,从2月26日到2月28日为第三阶段,从3月1日起进入了第四阶段。

  由爱众介绍,集团在第一阶段主要立足于坚守,要求所属各部门立即储备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物资,“一手抓生产,一手保生活”,同时要求每个单位成立10人以上的巡逻队,对中国员工的营地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每个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2月20日发生了武装分子冲击和抢劫中资企业的事件后,集团党委当即作出了加强保卫、准备撤离的决定。

  在第二阶段,集团一方面要求各部门挖掘壕沟、成立百人以上的护厂队,以确保安全;一方面进一步细化撤离方案,全面启动撤离准备工作。

  在做好了所有准备之后,撤离计划进入具体实施的第三阶段。此时,集团党委以《告全体职工书》的形式明确了“先工人后领导、先下级后上级”的撤离原则,明确了“妇女、老弱病、普通员工、分部管理人员、总部领导”的撤离顺序,特别强调总部党委成员必须最后撤离。由于集团人员众多,党委最初决定从海路撤到马耳他。为此,由爱众几次只身前往首都与海运公司谈判,并实地探察撤退路线日晚上发现首都已经陷入激战、经首都撤离风险太大之后,他立即决定执行第二方案,从陆路撤到突尼斯。于是,由爱众在冒着枪林弹雨从首都赶回集团的路上,就通过手机指示刘金良和王涟成两位副总立即落实车辆。

  同为党委成员的刘、王两位副总在利比亚局势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很快租到了撤离所需的182台各种各样的车辆!于是,第二天(2月27日)9时,一支庞大车队按照顺序编号、张贴着中国的国旗依次离开营地,向着230公里之外的利比亚西部边界进发。而由爱众最后一个上了最后一辆车,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后来他又最后一个办理入境手续,最后一个入住酒店。由于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从容周密的部署,集团的2851名员工毫发无损地撤到了突尼斯境内,人身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财物没有蒙受任何损失!这不能不说是党组织在异国他乡创造的一个奇迹!

  据统计,有20多家中资企业从西线撤到了突尼斯境内,绝大多数公司实现了“人员无一伤亡,财产基本无损”的既定目标。总结起来,这一些企业都有一个团结、坚强的党组织,特别是他们的主要领导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战斗岗位,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发挥了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成为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和广大员工的“主心骨”。无论是撤离之前的精心准备、撤离途中的从容指挥和果断决策,还是撤离到突尼斯境内的周密善后,无不体现着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记者在一线采访过程中了解并亲身感受到,每当从边界对面过来的队伍整齐有序,特别是每个撤离人员的脸上虽然布满疲惫但却没有惊恐时,他们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有一个始终支撑着大家信念的主心骨,有一个总是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的领导集体。而且,他们在带好自己队伍的同时,往往还主动帮助和照顾那些“失去”了领导的其他公司的员工,充足表现了在危难时刻“骨肉同胞”互爱互助的深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从始至终保持着完整建制的中资企业几乎都是在入住宾馆或酒店的当天,就恢复了正常的管理机制:安抚自己的员工,派出志愿者帮助使馆工作人员接待刚到达的其他同胞,主动与国内主管单位联系撤离人员的接待和安置。

  中国此次动员“国家力量”组织和实施的这场大规模的“国家行动”,已经赢得了国际社会和突尼斯民众的高度赞扬。一些国家驻突尼斯的使馆把中国的西线撤离行动视为“品牌”,纷纷打电话咨询或取经。记者在现场遇到的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和突尼斯红新月会的官员,也一再称赞中国西线的撤离行动“快速、有序”,显示了中国政府“良好的组织和行动能力”。亲身经历了撤离全过程的中国企业的员工更是深有体会。“强大的祖国是海外儿女坚实的靠山”成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张汨汨、郑文浩、申进科)了解时事的人对中国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应该不会陌生。从玉树抗震、舟曲抗击泥石流灾害,到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它承载着大批救灾物资在大江南北的天空上穿梭。而今年早春,中国空军伊尔-76再次挑起重担,这一次,它运载的是远在异国他乡的一个个同胞。4日10时30分,随着最后一架伊尔-76的稳稳落地,中国空军4架运输机圆满完成了我在利撤离人员的接运任务。自2月28日出发以来,他们飞行了12架次、43小时,单机总航程近3万公里,将1655人接运至苏丹首都喀土穆,将287人接运到北京。

  “这次行动任务急、要求高,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空军参谋长助理郑元林说,“我们2月27日晚上接到预先号令,28日18时就出发了,整个准备时间不足24小时。”

  从中国前往利比亚的航线跨越阿拉伯海和红海,要经过6个时区和8个空情管制区,这一过程创下了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航程最远的纪录。尽管时间紧急,空军还是做出了精心准备,去时的飞机上满载着食品、药品和生活物资。每架飞机都由过硬机组进行操控保障,包括随行医护人员,还配有阿拉伯语翻译和英语翻译。

  “每架飞机15名机组成员,‘接同胞回家’的心情一个比一个急迫。”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俞金池说,“我们几天来日平均休息时间不到3小时,争取以最快速度把同胞接出来。”

  在利比亚塞卜哈和苏丹喀土穆之间的天空上,4架飞机往来穿梭,连续飞行8架次。机组官兵们的就餐,都是在停落间隙吃点方便面、盒饭了事。“以前我不爱吃方便面,现在闻到泡面的味道还觉得挺香。”俞金池笑着说。

  机上乘客的饮食却做了精心安排。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50岁的代先元走下舷梯时,还显得很有精神。“我们在飞机上吃了面包、米饭、鸡肉、牛肉,还有黄瓜和西红柿。”他说,“机舱里有矿泉水,想喝就去拿。”

  代先元的家乡在湖北黄陂,他是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的工人。“我们本来在塔拉根工作,听说北方乱起来了,大家都很心慌,还好国家把我们接出来。”他说,“我们是坐民航包机到喀土穆的,那时心里已经有底多了。刚一降落,又听说空军也派飞机来接我们,心里那个激动呀,几百个人当时就鼓起掌来了。”

  第一次乘坐军机的代先元觉得飞机上处处都很新鲜。“飞机上的椅子是皮的,可以躺可以坐,还能下来走动走动。回来12个小时,我们每人都轮着睡了一会儿。”他说。

  伊尔-76本是运载武器、车辆、物资和武装士兵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为了让回撤同胞们的行程更安全舒适,空军连夜在机舱内搭起可供坐卧的双层卧架,还安装了临时卫生间。每趟航程,机组都把机舱内气温控制在16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回国前,每位乘客还领到了一床崭新的空调被。

  “噪音是有点大,但军用飞机嘛,本来就是‘轰轰’的。”代先元说,“我这排有一个兄弟晕机,空军的医生马上过来给他吃了药,还教了他几个抗晕机的动作。”

  每架运输机上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进行保障,还配备了急救器械和常备药品。“所幸的是没怎么用得上。”随机的空军总医院护士苏迅说,“我跟的这架飞机几天来运送了将近500名乘客,只有15人有点晕机,3人轻度感冒。”

  从北非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回到北京,衣着单薄的代先元等人多少有些不适应。不过刚下飞机,立刻就有空军战士把棉大衣分发到他们手上。

  披着军绿色的棉大衣,正在边检处排队的代先元还没有来得及给家里的老伴报平安。“不过我在苏丹的时候给她打过电话了,我说,我坐空军飞机回来,你就放心吧!”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吴登峰、李唐、莫小亮)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舰,奉命令紧急启程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我在利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从亚丁湾到地中海,距离2000多海里,跨越20个纬度,“徐州”舰昼夜兼程,千里驰骋,成功为搭载我撤离同胞的客轮实施护航。

  2月23日,北京,海军作战指挥大厅。大幅世界地图前,围满了海军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焦急的目光锁定在亚丁湾和地中海两片蔚蓝色块上。接到派军舰执行为撤离我在海外人员船舶实施警戒护航任务的命令后,海军领导和机关立即忙碌起来。委员、海军司令员,海军政委刘晓江等领导亲自筹划部署,坐镇指挥。

  此时,万里之遥的亚丁湾,第七批护航编队“舟山”舰正靠泊吉布提港进行例行休整补给,“徐州”舰正在亚丁湾西部海域执行第299批船舶护航任务。

  快速反应,刻不容缓。海军领导机关科学指挥调度护航兵力,命令“徐州”舰前出,同时命令“舟山”舰提前结束休整,接替“徐州”舰,与“千岛湖”舰共同执行护航任务。

  夜色朦胧,星波传信。领受任务后,第七批护航编队迅速指挥“徐州”舰进行任务转进,认真研究任务海区特点,及时靠泊“千岛湖”舰紧急补给油水、物资,完善兵力行动、政治工作、后勤装备保障等方案预案,在最短时间之内做好了一切准备。

  当地时间2月24日3时(北京时间8时),“徐州”舰从曼德海峡南口起航,昼夜兼程赶往地中海。

  “徐州”舰前出后,护航兵力减少了,但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如何确保正常护航任务顺利完成?面对接踵而来的复杂局面,海军机关及时指导第七批护航编队采取加强预警值班力量、提高直升机战斗值班等级、加强与被护商船沟通联系等手段,有效确保了第299批14艘被护船舶的安全。

  一边是应对突发事件单舰前出千里机动,另一边是执行正常护航任务。海军机关和护航编队科学指挥,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有条不紊,这既得益于海军不断的提高的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和素质,更得益于护航两年多来积累的远洋行动经验。

  航经海域海况陌生,利比亚沿海局势不明,不可预知因素增多,为撤离人员船舶护航经验缺乏……一系列困难摆在了官兵面前。劈波斩浪,攻坚克难。千里走单骑的“徐州”舰一路航行一路准备。指挥所专门安排课业,对航海、医疗、法律和法规等方面做了专门的讲解学习,熟悉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附近各个港口有关航线资料和航法规定,做好了伤员救治和应急后送的相关准备,并对装备进行了精心调试,确保始终处在良好状态。

  虽然“徐州”舰已经在亚丁湾连续执行了近4个月的护航任务,官兵们的身体、心理很是疲惫,但领受这一光荣任务后,官兵们个个士气高涨,从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航海业务长王培敬、航海长陈爱森将陌生海域航行中的每个环节都考虑进来,确保航行万无一失。

  在震耳欲聋的燃气轮机舱,当更的机电兵吴涛、张涛在仔细地巡检主机运作情况,精心呵护着舰艇的“心脏”,为军舰提供强劲持续动力。

  苏伊士运河航道复杂,引水口令繁多,随舰女翻译邓雅便认真学习运河航法,准确无误掌握每一个口令,出色保障引水员安全引导“徐州”舰通过苏伊士运河。

  连续航行6昼夜终于赶到任务海区。3月1日上午,“徐州”舰雷达发现搭载我在利比亚人员的“卫尼泽洛斯”号客轮后,任务指挥员、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王献忠命令舰载直升机起飞,赴客轮上空巡逻警戒,并组织特战队员严密观察海面,第一时间将同胞们置于祖国军舰的保护之下。

  考验仍在继续。当天下午,“徐州”舰完成对“卫尼泽洛斯”号客轮护航后,在地中海遭遇了恶劣海况,风力超过8级,浪高5至6米,舰艇摇晃倾斜达10度以上。舰长王宏民及时发布大风浪紧急部署,采取机动航行和减速的办法减轻摇摆和上浪,加强对活动物品的检查固定,同时也加强了值更值勤,调整重要岗位人员,舰政委王立新逐个战位逐个兵舱看望慰问。

  当地时间3月1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16时30分),“徐州”舰在地中海与搭乘2142名同胞的“卫尼泽洛斯”号客轮顺利会合,开始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船舶实施护航。“亲爱的同胞们,大家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时刻牵挂着你们,专门派军舰来保护你们的安全。祝同胞们平安回国,早日与亲人团聚!”“徐州”舰任务指挥所政委、某驱逐舰支队政治部主任韦建华通过甚高频电台向客轮上的同胞表达了亲切慰问。

  远在异国他乡,护航官兵与骨肉同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当得知一些同胞晕船呕吐时,“徐州”舰医疗组人员及时采用甚高频电台与客轮上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指导他们正确服用抗晕船药,并传授抗晕船方法。

  在军舰的护送下,撤离的同胞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怀。他们激动地纷纷跑到甲板上,朝“徐州”舰不停地挥手,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少人还高高举起五星红旗,欢呼雀跃,极喜而泣。官兵们则拉起“祖国海军向你们致以亲切问候!”“祝同胞们一路平安!”的横幅,以特有方式向同胞表示亲切的问候。

  “能够亲历这次救援护航,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徐州”舰官兵说。